首頁 快訊 > 正文

報告建議:對失信公職人員應單獨公示并推送至監察部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訊(記者行海洋)“目前,中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執行信息化體系,但仍然存在信息化系統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執行信息化體系不足以支撐全社會執行聯動、全國總體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7(2023)》提出上述問題。

報告認為,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而影響信息系統的全面應用和執行數據質量,不僅會造成信息資源浪費,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執行長效機制建立。未來,要構建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長效機制,需要同時加強對執行的外源和內源治理。

報告建議,加強外源治理,完善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對公權力失信“零容忍”。不履行人民法院的裁決是最嚴重的失信行為,因此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聯合信用懲戒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未來,最高人民法院應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共享工作,做好包括身份證、護照在內的法定有效證件關聯捆綁機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嵌入聯動單位業務系統;擴大信用懲戒系統聯合懲戒范圍,細化信用懲戒分級機制,實現失信懲戒級別智能判別。失信被執行人挑戰的是司法乃至法律的權威,政府或公職人員應該帶頭遵守法律、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因此,應該建立對公權力機關和公職人員失信“零容忍”機制,對公權力機關和公職人員作為失信被執行人進行單獨公示,并通過網絡實時將名單推送給組織人事部門、監察部門采取相應的懲戒措施。

報告建議,加強內源治理,打造法院一體化辦案平臺。執行聯動不僅體現在法院與社會其他行業、部門之間的外部聯動,還體現在法院系統內部立案、審判、執行一體化機制,可以借鑒浙江等地的經驗,打造法院一體化辦案辦公平臺,所有審判執行活動全流程、全方位轉到一個平臺通辦。

報告提出,要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還要充分發揮法院執行部門作為主體地位的能動性,做到以信息化為依托實現執行的全面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做好數據歸集,實現對系列關聯案件的集中管理。另一方面,繼續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深度應用場景。如探索建立符合條件的執行案件自動發起查詢、凍結、扣除及案款發放的智能合約機制,在合規前提下簡化審批流程,提升執行質效。

標簽:

精彩推送

亚洲日本成人网,午夜免费电影一区在线观看,欧美在线观看一二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热蜜桃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