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著力擴大內需


(相關資料圖)

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強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拓展政策空間,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并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將擴大內需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的根本要義,在解決總需求不足與長期有效供給不足方面,需要金融業持續發力加碼,精準滴灌。

銀行業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以及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上半年,銀行業主要風險監管指標處于相對合理區間,流動性覆蓋率、撥備、貸款損失準備等均保持較高水平,資本充足率為抵御風險沖擊和經營壓力提供了寬闊的緩沖墊。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的可控,為三四季度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首先,進入7月以來,DR007基本在2%附近波動,與逆回購利率基本持平,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保持在相對合理的狀態,商業銀行目前在流動性方面的約束不大,應進一步加快信貸投放,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延續“價降、面闊、量增”的良好態勢,預計三四季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將會增加,并適當配合降準等總量性工具,對實體經濟實現精準支持。

其次,5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7%,新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15個百分點。隨著上半年各大商業銀行普遍下調存款利率,以及6月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的調降,為三四季度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打開了空間,進一步引導融資成本緩步下行,是支持民企和小微企業的重要舉措。

再次,隨著信貸的大量投放帶來的資產端擴張,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面臨著補充資本的要求,因此客觀上需要通過發行混合資本工具加速恢復資本充足率,以保證充足的抵御不確定性沖擊的能力。

在消費和保交樓方面,商業銀行也將起到關鍵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并為生產提供動力,促進消費企穩回升對擴張總需求至關作用,但目前M1與M2增速存在剪刀差情況依舊明顯,活期存款轉向定期化的傾向還未得到根本改善,反映出目前居民部門消費意愿不強的現狀。有鑒于此,商業銀行應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消費的金融供給,特別要在消費貸、信用卡分期等方面出臺合理的優惠舉措,設計針對性強的消費金融產品,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發展。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宏觀經濟穩定以及民生福祉牽涉重大,特別是在房地產的供求局面已經發生重大轉變的情況下,過去房企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部分房企前期積累的風險正在逐步釋放,因此需要強化前期的“三支箭”政策,從信貸、債權和股權三個方面持續對重點房企的保交樓予以支撐,并實施房企存量融資展期工作,給予政策空間,以實現房地產風險緩釋的政策意圖。此外,考慮到目前LPR較前期已大幅下降,存量房貸利率的調整應加速研究。

商業銀行應持續發展“投貸聯動”業務,突破傳統間接融資范疇,主動提升自身投研能力,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動能行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來源,減少企業財務費用與杠桿率。對表外融資應當區分對待,不能一概而論,作為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應在監管允許的范疇內,繼續推動表外融資回暖,優化改善社會融資規模結構。最后,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應強化溝通與協同,共同解決好目前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總量、結構和預期三類矛盾。

標簽:

精彩推送

亚洲日本成人网,午夜免费电影一区在线观看,欧美在线观看一二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热蜜桃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