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實時:促進消費回暖,可支配收入咋把“蛋糕”做大

周末郭樹清表示,要將當期總收入最大可能地轉化為消費和投資,這是經濟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金融服務大有可為。言下之意,就是要讓人把收入盡最大可能轉換成消費和投資,不要老是存在銀行里。


(資料圖)

什么是當期總收入?按字面意思是指在一個會計期間里所銷售的主營產品及附屬品等的收入,當然這里主要指的是商業企業端,如果從居民總收入的情況看,一般是工資性收入加理財性收入。

但是這些收入能不能變成消費與投資,這個需要另說。因為居民總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可支配收入,但還有很大一部分轉化成了儲蓄。

我們來看幾組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2%。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5678元,同比增長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7%;人均經營凈收入4352元,同比增長5.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5.7%;人均財產凈收入2463元,同比增長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9%;人均轉移凈收入5157元,同比增長5.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7%。

與此同時,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儲蓄出現了高增長。截止去年9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6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去年9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55.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22.77萬億元,同比多增6.1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3.21萬億元,是絕對的大頭。

這些數據均創出新高,簡單來說就是,很多人把各種收入都存進了銀行。

看了上述數據,大家應該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就是工資性收入在可支配總收入的占比非常大,但收入增長卻并不明顯,在宏觀經濟遭遇多重壓力疊加的大環境下,要想工資性收入大幅增長可能性不大。

在此情況下,還要還房貸、保就業,治病養老教育等費用都必須要儲備,有多少余錢能真正用于消費和投資?因此,我們看到的數據就是居民儲蓄越來越多。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如果儲蓄率過高,銀行負擔較重,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有限。

目前,光靠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益遞減。2022年總體流動性不可謂不多,廣義貨幣總量M2超過265萬億元,月均增速都是兩位數,但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因此,現在很需要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但房地產這個最大的消費板塊需求不振,其它領域也難擔重任。怎么刺激消費,具體措施有哪些,依舊還不明朗。

目前工資依舊是可支配收入的大頭,但增幅不明顯。因此要刺激消費,要么讓所有人對未來的“住、醫、老”都無后顧無憂,要么就是加大非工資性收入的增幅。

如果投資性收入大增,消費的欲望也就刺激起來了。而工資性收入是基礎,保房貸保醫療保養老。沒有幾個人會將當期收入納入可支配收入范疇,只有中長期收入預期增加,特別是非工資性投資收入增加,才能真正刺激消費,這是相關部門需要高瞻遠矚的事情。

審核

標簽: 可支配收入

精彩推送

亚洲日本成人网,午夜免费电影一区在线观看,欧美在线观看一二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热蜜桃导演
>